端午節,又稱龍舟節,每年農曆五月初五,人們會在家門口或窗戶掛上艾草和菖蒲,藉以驅邪避疫,保護家庭免受病痛和邪氣的侵擾。此外,端午節還有划龍舟、立蛋、洗午時水的習俗,家家戶戶的婆婆媽媽們也忙著準備食材包肉粽,可說是熱鬧無比的節日。
端午節的由來
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,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。據傳,屈原因被誣陷而在五月初五投江自盡。當地人民為了保護他的遺體免遭魚啃食,划船出江擲入竹葉包的米糰餵魚,希望魚群不要吃屈原的身體,後來逐漸演變成今天的端午節。
端午節的習俗-吃粽子
吃粽子是另一件端午節的重要習俗,通常用糯米和各種餡料包裹在竹葉中蒸煮而成。中醫典籍記載,糯米「暖脾胃,補中益氣之功」,煮成粥、適量服用可滋養脾胃。粽子的形狀和制作方式因地區而異。粽子雖美味,但糯米難消化,老人、小孩或病人宜酌量食用,且需細嚼慢嚥,吃過多容易消化不良,導致腹脹。若追求健康,可將花生改成薏仁、蓮子,減少油脂並增加膳食纖維,吃素者可將豬肉、蛋黃替換成杏鮑菇、竹筍、豆乾等食材。另外,吃完粽子之後搭配麥茶或消脂解膩、促進消化的中藥材,例如山楂、陳皮,可達到幫助消化的目的。
端午節的習俗-立蛋
端午節最老少咸宜的親子遊戲則莫過於「立蛋」,傳言端午節正午時分陽氣最重,所以能夠將雞蛋立起,民間認為只要能成功立蛋,代表能夠好運一整年。
端午節的習俗-接午時水
有許多人相信端午節洗午時水能帶來財運和好運。所謂的午時水又稱為純陽水,是指中午11點至13點的水,如果想要招財轉運,就要在端午節正午時,將乾淨的水煮沸後飲用,就能招來好財富、好運氣。 也可以拿艾草、菖蒲等樹葉沾取午時水,從頭到腳輕拍身體,藉此招財改運。
端午節的習俗-掛艾草與菖蒲
每年到了農曆五月,正是春夏之交,天氣逐漸變熱,又遇梅雨季濕氣重,瘴癘之氣驟增,瘟疫開始流行。而這種氣候,容易使人感覺不舒服,也易孳生各種致病的細菌,使人生病。
端午節日,許多人家都在門戶上懸掛艾草與菖蒲,因而端午這一天又稱為「艾節」。孟子曰:「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。」古人對艾草的功用,早有深刻的認識。《本草綱目》說艾草是「純陽」植物。純陽的艾草,升陽氣和殺菌功效很強。
我們在端午節在市場買的由石菖蒲、艾草、榕樹葉組成的草束,不只可以掛在門口,過完了節、晚上還可以拿下來煮成藥浴湯,倒入洗澡的熱水泡澡,具有避邪的效果。
端午節的習俗-佩戴香包
用喜歡的布料及裝飾縫製一個小布包,將艾草、香茅、紫蘇、石菖蒲、藿香、丁香、檀香粉等中藥粉包在棉花裡在放入布包中,隨身攜帶具有芳香辟穢的功效。時常會做成動物或可愛的造型讓兒童佩戴,用來驅蚊避邪,增加過節氣氛。
端午節使用艾草的由來
端午節使用艾草的傳統源於其據說的驅邪和醫療功能。人們將艾草掛在家中,相信其強烈的香氣可以凈化空氣,驅逐不潔之物。在某些地區,人們會使用艾草水進行沐浴,認為這可以防病健身,特別是在夏季來臨之際,有助於提神和消除疲勞。也有在端午節製作艾條進行家庭艾灸,以其溫熱性質來調理身體健康,特別是用於改善消化和增強體質。端午節的慶祝不僅是對屈原的紀念,也是對生命、健康和季節變化的尊重與慶祝,而艾草作為民俗常用草藥,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保健意義。
夏天攜帶艾草包,提神醒腦又芳香
艾草,自古以來都是深受民眾信賴的草本植物,也是被中醫師傅推薦為經典的漢方之一。艾草在日常生活中有助於清新空氣。夏季天氣溼熱,考試季節又即將來臨,因為天氣炎熱潮濕考生容易頭昏眼花無法集中精神,這時家長可以自行購買艾草包佩戴,透過空氣流動或身體的餘熱散發出自然香氣,常嗅吸艾草香氣不僅可醒腦提神,還有保平安的功效喔!